上海交大新儒商書院從2006年開始,至今已有9年光陰,是交大最早最久的專業(yè)從事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智慧傳播的項目。目前已經(jīng)成功開設(shè)19期國學班,培訓近千名學員。成為國內(nèi)以實修為主的國學智慧修煉第一品牌。圍繞儒、佛、道、易、中醫(yī)、孫子兵法、止學、西學、史學等國學精髓開展學習。2011年被推選為“上海交通大學最佳課程服務(wù)獎”;2012年被評為“上海交通大學最佳課程設(shè)計獎”;2013年被評為“上海交通大學最佳品牌獎”;2014年被評為“上海交通大學最佳案例獎”。這也是上海交通大學非學歷教育項目少見的殊榮!
黃老之學是除老莊學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,黃老之學產(chǎn)生于戰(zhàn)國時期,盛行于西漢初年,是漢初政治上的指導思想,該學派尊黃帝和老子為創(chuàng)始人,因之得名。該學派包括治身和治國兩個方面,基礎(chǔ)是早期的道家理論,司馬談?wù)f黃老之學“因陰陽之大順,采儒、墨之善,撮名、法之要,與時遷移,應(yīng)物變化,立俗施事,無所不宜?!彼栽搶W派是博采儒家,法家,墨家等各家學說之長,強調(diào)“無為而無不為”,既尊重自然規(guī)律,反對盲目行動,又主張發(fā)揮人的主觀能動性,倡導“待時而動”“因時而動”,是一種“積極無為”的哲學觀。歷史事實也說明,凡是采用黃老道家治國的時期,大多是文化繁榮、百業(yè)昌盛的時期。

文學博士,臺灣著名學者。1975年7月創(chuàng)辦《鵝湖月刊》(此刊為臺灣哲學界最負盛名的刊物),任社長。1979~1983年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。1983~1986年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。1986年任"中央大學"中文系及哲學研究所教授,1987~1990年任哲學研究所所長?,F(xiàn)任中央大學中文系、哲學研究所專任教授、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。著作有:《韓非子的哲學》、《老子的哲學》、《儒道之間》、《中國哲學論集》、《老子道》、《生死道》、《人間道》、《莊子道》等,學究古今,著作等,被譽為“華人世界莊子研究第一人”。
【課程時間】2015年7月18-19日(周末) 9:00—16:30
【教室安排】上海廣元西路55號交大徐匯校區(qū)教三樓307教室